破局通信业增收困局 亚信科技加速向“AI+”转型
近年来,在生成式AI及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冲击下,传统ICT产业迈入转型期,寻求创新业务增收成为诸多产业巨头破局的选项。
8月14日,国内通信软件赛道巨头亚信科技(01675.HK)公布了2024年中期业绩,财报显示,亚信科技期内营收29.94亿元,同比下降8.8%;净亏损7000万元。但同时,包括OSS、数智运营和垂直行业数字化在内的“三新”业务却持续保持了双位数增长,收入达12亿元,同比上升10%,其中,垂直行业数字化业务收入4.73亿元,同比上升达34.6%。
“今年上半年的确遇到很大挑战,但我们预计下半年业务会反弹回升。”在最新业绩沟通会上,亚信科技CEO高念书向记者表示,在“三新”业务方面,亚信科技全年收入将保持良好增长,因此,预计下半年收入会基本平稳,2024年全年利润相比去年将有所增加。
通信业整体放缓
对于此次营收净利承压的原因,高念书向记者表示,运营商客户大幅成本压降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是主要因素。
“运营商压降成本之后,导致我们商务上的谈判周期比原来预期长了,决策周期更长,很多业务由上半年转到下半年了。”高念书进一步指出,更大的行业背景是当前通信业增长放缓,投资周期处于波谷,使得运营商的成本压降力度陡增,导致订单价格大幅承压,商务协商难度加大,订单进度大幅延缓,最终造成一些传统业务收入大幅下降。
受此影响,2024年上半年,亚信科技的BSS(业务支撑系统)业务收入为17.47亿元,同比下跌17%。
这一解释,也在同期发布的国内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的财报上得到印证。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移动营收5467亿元,同比增长率只有3%。作为对比,其2023年上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营收增速分别为6.8%、12.01%。
对此,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也坦承,增幅比前几年有所放缓,主要在于诸多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传导效应。从需求侧来看,传统通信需求趋于饱和,流量收入拉动也不似前几年,新的潜在信息服务需求还要进一步挖掘激发。从供给侧来看,传统增收动能有所减弱。
“这个下降也是目前的一个宏观气候,整个通信业都在面临传统业务下滑带来的冲击。”Omida电信首席分析师杨光向记者援引工信部最新公布的国内通信业经济运行数据称,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1—4月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924亿元,同比增长4%,低于2023年上半年的7.2%及全年的6.2%,也是近年来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增速首次低于GDP增速,行业增速下滑趋势明显。
对此,高念书向记者表示,在此背景下,BSS收入在下半年会恢复增长,虽然相比2023年仍会有所减少,但下降幅度预计会收窄。全年BSS收入总体企稳,利润会反弹。
发力“AI+”破局
虽然传统通信业务收入遭遇冲击,但股价迅速逆势回涨,也显示资本市场对亚信科技的创新业务增收抱有充分信心。
业绩显示,除OSS业务收入、数智运营业务受通信业环境影响同比微降外,亚信科技于2019年启动的“三新”业务之一——垂直行业数字化业务仍旧表现强势,其2024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升34.6%,达4.73亿元。其中,艾瑞数智完成了组织架构重组,数智运营业务收入趋势改善,按结果及分成付费模式收入占数智运营业务收入26.7%,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
“‘三新’业务速度加起来增长还是比较快的,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上半年传统业务下降的大趋势。”高念书表示,其中,包括大模型在内的这轮“AI+”浪潮给亚信科技的创新业务收入增长贡献突出。
亚信科技方面表示,运营商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型,以及在提升运营效益及客户满意度的过程中,对“AI+”“大模型+”等创新技术驱动的项目需求显著增加,这带来了相关业务的增长。据高念书介绍,2024年上半年,亚信科技“AI+”类项目订单金额升逾55%,其中,产品线已经有66个大模型相关商用案例,包括“AI大模型+BSS”创新应用项目56项,以及“AI大模型+OSS”商用案例10项。
“尤其现在‘AI+’也好、‘大模型+’也好,我们非常关注AI和大模型应用于BSS、OSS,”高念书表示,亚信科技今年上半年发布“渊思”大模型产品体系,下一步会加大AI往BSS、OSS注智,保持在通信行业BSS、OSS领导地位。
同时高念书强调,亚信科技的优势不是通用大模型,而是在通信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因此,公司未来的AI大模型业务仍会基于行业展开,包括对通信领域的客服、渠道、经分、网管等细分领域场景进行开发,未来进一步推广至能源、交通、政务等亚信熟悉的垂直领域。
“我们对这些场景的业务逻辑、短板非常了解,而在行业领域大模型领域最关键的应该就是对行业本身的了解,短板在哪、应用在哪,然后再将大模型技术叠加到场景里来。”高念书指出,如果对行业不熟悉,很难做好行业大模型。
高念书透露,目前,亚信科技跟阿里、百度等头部通用大模型厂家都已经进行战略层面的深度合作,加大大模型在其他领域应用,成为这些厂商在大模型方面的主要合作伙伴,实现更好互补性。
“这个领域我们持续在投入,也希望未来大模型和AI能应用在BSS、OSS领域里面,保持我们传统业务的优势,并拉动新业务的增长,这是我们下半年重点发力的方向。”高念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