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引发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外资涌入“抢筹”
DeepSeek开年爆火,不仅相关概念股股价上涨,中概股、港股新兴产业板块等中国资产也在持续走强。
日前,多家外资机构发表最新中国股市策略报告称,DeepSeek的推出将改变中国股票估值折价的现状。不仅中概科技股迎来中长期价值重估,中国资产也再度被资金“抢筹”。其中,根据美国高盛集团跟踪报告,DeepSeek的出现正激发投资者加速购买中国股票的热情,今年以来,全球对冲基金一直抢购中国股票。尤其是在DeepSeek快速走热的当周(2月3日至7日),对冲基金买入中国股票的力度为四个多月来最强,在岸和离岸中国股票合计成为高盛全球范围内的大宗经纪业务中“名义净买入最高的市场”。
DeepSeek突破性的低成本人工智能模型已成为全球投资者重新评估中国资产的“催化剂”。
外资机构密集转向“看多中国”
对于被称为“聪明钱”的外资机构而言,深度求索发布的最新开源模型DeepSeek-R1不仅仅是影响AI市场格局的突破性低成本人工智能模型,更是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竞争力认知发生变革的重要契机。
其中德意志银行集团亚太区公司研究主管马力勤提到,DeepSeek的崛起意味着中国的知识产权得到了认可。中国正在越来越多的高附加值领域占据优势,并主导供应链。到2025年,投资界将意识到中国的竞争力将超过世界其他地区。“投资者低估了中国的技术成就。直到2024年年末,中国因迅速跃升为世界汽车出口大国才得到大量关注。2025年,中国再次震惊世界。投资者将为主导地位买单,我们预计中国股票的‘估值折价’将消失。”
这一观点不仅快速出圈,更得到不少外资机构的认同。
“DeepSeek不仅是一项瞩目的科技事件,更是一项重要的宏观事件。”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提到,过去全球投资者主要关注中国在宏观经济方面存在的挑战,但DeepSeek的成功让投资者注意到,尽管有美国算力壁垒存在,但中国科技创新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这一成功若促使中国政府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则会带来更多科技领域的创造性突破,并改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因为上述对竞争力的低估和侧重对经济挑战给予定价,“全球投资者过去存在低配中国的倾向”。马力勤提到,未来中国在全球市值中所占的百分比或不会长期保持在个位数,“西方必须重新调整其资产配置”。
可以看到,全球投资者已经开始了对中国资产配置的调整。一方面,全球头部投行近期均对中国资产给予了包括超配在内的乐观评级,另一方面,全球对冲基金“抢筹”中国股票,近期在岸和离岸中国股票合计成为高盛全球范围内的大宗经纪业务中“名义净买入最高的市场”。同时不少外资机构正在增持中国股票。据彭博社报道,富达投资组合经理Taosha Wang表示,富达国际已增加中国股票持仓,并给予超配。美国对冲基金大佬、亿万富翁投资人大卫·泰珀(David Tepper)旗下Appaloosa LP在2024年第四季度全面增持了中概股和中国股票ETF。
除了资金端的影响外,更进一步着眼于企业端,瑞银通过对156位来自各行各业的瑞银企业家客户及其网络成员进行调研,于2025年年初发布了首份《全球企业家报告》,其中显示企业家们认为AI拥有巨大的潜力,近三分之二(62%)受访者认为,AI技术能为其所属行业提供最大的商机,尤其是在科技和医疗行业。此外,75%的亚太地区企业家预见到AI可以提高产出,63%的企业家预计AI将增强客户体验和服务。鉴于这一共识,一半的亚太地区企业家认为,现在的公司将投资AI基础设施、应用程序和模型。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正在彻底改变企业家们的业务运营方式。”瑞银亚太区投资总监办公室全球科技股票策略师 Sundeep Gantori提到。
AI板块仍最受青睐
目前,国际投行和全球头部财富管理机构纷纷看好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但从演进路线上看,包括AI在内的科技板块以及技术迭代带来的商业革新机会,仍是机构配置核心。
瑞银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提到:“DeepSeek R1模型的推出使中国AI发展重新引起投资者的关注。跟踪AI相关中国上市股票,可以看到,2025年年初以来,这些股票上涨15%,跑赢了MSCI中国指数9%。虽然AI对大多数公司的收入贡献有限,但科技驱动的反弹通常使股价在业绩兑现之前上涨,而2025年由于流动性充足、利率下降,AI相关股票拥有估值上涨机会。”
回顾4G、5G和云计算时代的经验,王宗豪提出,这些相关公司往往能够跑赢指数50%—100%,且反弹通常持续1—2年。这也意味着当前AI相关标的,尤其是软件股的反弹或未过半。在具体板块上,从基本面看,包括硬件制造商在内的基础设施提供商将最早看到收入贡献。不过,潜在估值上升空间更大的仍可能是软件公司。
在此背景下,中资机构也进一步分析当前DeepSeek带来的市场变化提到,技术带来的突破背后,中国资产重估同样需要谨慎观察资金面和政策面变化。同时在布局技术机会的过程中,需要厘清逻辑,不应将投资机会演变为投资炒作。
止于至善投资总经理何理提到:“DeepSeek模型低成本与高性能优势标志着中国在AI领域的突破,打破了国际大模型的垄断格局,使西方重新正视中国科技实力,其核心在于技术突破+政策红利+估值修复的三重驱动。”
他提到,2025年中国市场将迎来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同时,促进“人工智能+消费”等新业态发展、推进“新质生产力”等政策信号将进入实施阶段。资金流入、预期改善,中国资产或将启动估值修复。但是目前多方面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其一是DeepSeek模型技术商业化进程的不确定性,若应用层未能快速落地或企业盈利不及预期,可能引发估值回调。其二是行业本身的供需平衡正在发生较大变化,Deepseek低成本短期可能重塑AI产业链链条,部分细分板块现有产能冗余或不适配Deepseek架构。其三是特朗普政府上台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市场情绪或仍将出现波动。
“这也意味着,对于机构而言,相较个别产业环节,构建资产组合更为重要。我们看好AI产业链多元化。从基础设施层如芯片、云服务、数据中心、中间层如算法、平台、开发工具、特定行业AI应用如医疗AI、工业自动化、无人驾驶等,进行多层次布局,减少对单一环节的风险暴露。同时,坚定全球市场分散化布局,实现投资组合的稳健性与多元性。”何理提到。
富荣基金相关人士进一步就DeepSeek R1模型提到,R1训练的最大亮点是没有使用GPT-o1复现的主流方案,而是随着训练步骤的增加,模型倾向于产出更长思维链,并且出现反思行为。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自我进化,并拓展了Scaling Law(尺度定律),相较过去大模型侧重预训练,当前后训练、测试时间缩放是DeepSeek R1的集中发力环节。展望后市,应用端、推理算例、端侧算力的投资逻辑更加顺畅。对于应用端的意义在于成本降低、产出效率提升。此外,训练阶段硬件需求的降低也促成了“算力平权”。长期来看,推理算力的增长潜力或进一步提高。